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不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提升科研能力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柳莺通讯员赖运岛付伟华何和智

推进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联体建设……近年来,在海南医学院党委的领导和省卫生健康委的指导下,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海医一附院)紧紧围绕海南四大战略定位,借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东风,紧抓机遇,求新求变,扎实推动医院各项事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稳步迈进。

经过全院职工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如今海医一附院已经由最初的一家专科学校门诊部,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呈现出医改稳步推进、学科成果丰硕、服务管理优化的良好局面。数据显示,2018年海医一附院医疗业务指标稳定增长,医院开放床位1455张,全年门急诊就诊量达到134.21万人次,同比增长4.68%。

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海医一附院医生为患者进行微创手术。

让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8月12日上午,海医一附院门急诊大楼内,患者虽多,却井然有序,以往大排长龙等待挂号、缴费的场面已不复存在。“现在看病比以前便捷多了,直接在微信上预约挂号,然后按照时间点过来就可以了!缴费也可以自助完成,省事多了!”前来看病的海口市民周艳芳绕开挂号窗口直接上楼就诊,到诊室门口时,正好轮到自己,她不禁为医院一系列便民措施点赞。

建院46年来,“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始终是海医一附院的服务宗旨,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解决群众就医烦心事,改善医疗服务也一直作为该院的头等大事。

2014年,海医一附院在全省率先推出“微导诊”服务,患者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便可获得医院科室楼层分布、门急诊就医流程、医疗报销流程、出入院流程等多类信息。

几年来,海医一附院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从未止步——

一系列便民举措大大缩短了排队缴费时间,受到欢迎。

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海医一附院医生例行查房时与患者交流病情。

不仅如此,为了让患者放心看病,医院极力改善门诊患者就医环境,通过严格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在门诊诊室、治疗室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保护患者隐私。

“医院对患者的服务真是好到没话说!你看,还引进了共享雨伞和共享轮椅,方便我们使用!”周艳芳指着海医一附院门诊大厅门口的共享雨伞架,笑着说。

多年的不懈努力,让海医一附院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获得不少荣誉。在“2018全国改善医疗服务优秀典型”评选活动中,该院荣获“2018年度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学习型医院”称号;在2018年度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第四届全国医院擂台赛中,儿童舒适通道-与爱童行荣获中南赛区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主题一等奖、中南赛区总决赛铜奖及“全国十佳案例”……种种殊荣,不断鼓励着一附院人砥砺前行。

力促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今年5月,海南省自然科学奖揭晓,由海医一附院主任医师李其富领衔的团队完成的项目“儿童癫痫发病机制的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研究”成果荣获海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为2018年度全省唯一获评该奖项的科研成果。2011年以来,该院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已连续8年为全省医疗机构之最。

“我院一直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以科研带动临床,用创新性成果来解决高危疑难病症的诊治问题,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持续提高,造福海南百姓。”海医一附院党委书记蔡毅说。

作为海南医学院最早期的临床教学医院,几十年间,海医一附院一直坚持科教兴院。2018年初,以院内各相关科室为主力的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收获佳讯,获批为教育部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加强建设学科。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今年1月,该院临床医学正式获批为教育部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点。

除此之外,海医一附院在医学研究中心、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的建设方面成果喜人。2018年,该院获批设立“中—缅区域性重大疾病防治联合研究中心”、海南省地方病(地中海贫血)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付小兵院士领衔的海南省创伤院士工作站;今年5月,急救与创伤研究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序列管理;7月,该院携手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成立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8月,又与博鳌恒大国际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共建研究型医院,合作开展临床药物试验研究。科研步伐不断加快。

“对于一家教学医院来讲,科研工作的意义非常重大。以临床为基础的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和学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海医一附院全科医学科主任顾申红,同时也是海南医学院的一名教授,在她看来,海医一附院的科研水平虽然在海南省名列前茅,但是在全国来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近年来,顾申红带领全科专业基地团队,积极开展全科住院医师培养模式改革和深化基地管理。她率先在海南组织了“全科医师之家”活动,让所有的全科规培学员每月都聚在一起培训和交流。“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学员们顺利通过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从而走向从医之路;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学员的临床技能,让他们能更好地为患者诊疗。”顾申红说。

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一附院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就了医疗学术品牌。去年以来,海医一附院成功举办了“2018急危重症医学全国博士后高峰论坛”、中国工程院2018年医学前沿论坛暨“遗传与健康——造福人类”院士论坛、2018南海神经外科高峰论坛、首届南海国际临床药学论坛和首届南海国际护理论坛等20余场院士论坛和大型学术会议,有力地推动了医院至全省医疗行业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龙头,人才则是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2018年以来,海医一附院积极贯彻落实“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大力推动人才招引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网络、赴重点院校、招聘会等多种形式积极引进高端人才。仅2018年就招引科室各岗位需要人才118人,其中,引进博士5人、正副高专家5人,招聘硕士28人。另外,医院全年组织开展全院性学术活动132场次,累计派出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及短期培训学习班1709人次,国内进修41人,出国进修学习4人,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海医一附院开展义诊活动。本版图片均由海医一附院提供

积极履行公立医院职责

7月19至21日,海口启动“百名医学专家精准健康扶贫行(海南站)”活动,海医一附院普通外科、耳鼻喉头颈外科联合多位国内知名甲状腺外科专家、眩晕专家,开展义诊、专题讲座及手术指导活动。据了解,为期两天的联合义诊活动广受好评,共计接待400余名患者及家属。

“这次参加义诊活动的都是国家级专家,在不出岛的情况下,我们海南的患者很难有机会享受到这种医疗服务。”海医一附院副院长高炳玉介绍。

“作为公立医院,我们的医生和专家,有责任和义务多下基层开展义诊活动。义诊的过程不仅帮助病患解决病情,还加深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反映了每个地方疾病发生的情况,对我们医生了解疾病分布情况有着极大作用。”高炳玉说。

据悉,海医一附院每年都会举办大量义诊和健康宣教活动。数据显示,仅今年以来,该院累计开展各类义诊活动就达到30余场,地点覆盖基层医院、社区、乡村、部队等地,活动为期1-6天不等,6000余群众受益。

为了让更多基层群众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近年来,海医一附院持续开展医联体帮扶。今年7月,海医一附院与省工人疗养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康复疗养院,并纳入医院医联体管理。截至目前,该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已扩展至70余家。2018年,该院对基层社区、乡镇卫生院等成员单位累计派出58名专家,接诊患者14281人次。

“我们一直致力于服务海南人民的健康。”海医一附院院长李丽说,“我们将着力打造高水平的区域性医疗中心,为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健康中国、健康海南建设贡献力量。”(本报海口8月18)

聚焦

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在海医一附医揭牌成立

深耕生殖医学领域助力健康海南建设

本报海口8月18(柳莺通讯员赖运岛付伟华何和智)7月25日上午,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揭牌成立。该分中心由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海医一附院合作共建,建成后将有利于我省辅助生殖和优生新技术的研究、卫生行业标准制定及推广应用,推动海南辅助生殖和优生事业的持续发展,助力健康海南建设。本次合作也是落实农工党中央高端人才组团支持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举措之一。

海医一附院紧抓机遇求新求变 聚力打造琼岛医疗健康高地

一直以来,热带生殖医学作为国家级重点专科,海医一附院非常重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此次与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手共建海南分中心彰显了海医一附院热带生殖医学学科实力。

“这其实是一个资源共享的过程,在生殖医学学科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而他们有更多的科研资源,同时,海南特有的遗传基因资源,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方向。”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副主任卢伟英看来,此次合作将是海医一附院深耕生殖医学领域又一个起点。

据了解,海医一附院早在1995年就成立了海南省生殖医学中心,是国家首批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中心在不孕不育的治疗、遗传病(地中海贫血)的筛查及产前诊断方面均居全省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2018年11月复旦版中国医院排名(2017年度)揭晓,在七大区域专科声誉排行榜中,该院生殖医学居于华南区第二名。

海医一附院院长李丽表示,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成立后,海医一附院将致力于生殖与遗传学科建设,生殖与遗传领域的诊疗水平的提高以及具有临床医学和基础研究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健康中国建设和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作出应有贡献。